□本报记者 赵磊
本地算力拉满、场景覆盖无死角、让每辆车都有独立“智慧大脑”……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面壁智能发布了一款实用的纯端侧汽车助手——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它运行在汽车智能座舱里,不需要依赖云端服务器,便能实现从车外到车内的各种感知、决策和执行任务。响应智能座舱用户在泛化语音车控、GUIAgent、智能哨兵、舱内手势、身份识别、儿童与宠物识别以及舱外感知等场景的需求。比如:在车内,它能识别你的手势,还能分辨乘车的是儿童还是宠物;当你离开车辆时,它化身为“智能哨兵”,守护车辆安全等。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表示,面壁智能发布的“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是全球首个落地车端的纯端侧智能助手,也是面壁智能“模型即Agent”愿景的一次技术实践。
端侧模型实现技术突围
面壁智能成立于2022年,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TsinghuaNLP),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高效”为第一性原理,致力于把同等参数、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高效大模型,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自2024年2月我们推出业界知名的MiniCPM系列端侧大模型以来,凭借以小博大、高效低成本的特性享誉全球。”李大海介绍,面壁智能先后与华为云、加速进化机器人、大象机器人、梧桐科技、长城汽车、联发科技、百度智能云等达成合作,业务触角伸入汽车智能座舱、机器人、AIPhone和AIPC等,端云协同落地。面壁智能上榜《财富》2024全球人工智能创新者50强,一同上榜的还有OpenAI、Meta、微软、谷歌等全球知名科技企业。
据了解,面壁智能MiniCPM系列端侧模型,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和各类智能硬件上,以非常小的模型“尺寸”,实现了比肩业界一流大模型的性能。MiniCPM将原来云端千亿大模型的能力,直接集成到设备本地运行,不需要联网,使用设备算力而非云端算力,就能把大模型一系列能力如多模态感知、数据理解、内容生成、深度推理和任务规划转化成智能服务和功能。
“MiniCPM端侧模型能够在各类设备集成和运行,做到了极致高效,背后是目前领先全球的模型‘知识密度’。”李大海解释道,MiniCPM包含基座模型MiniCPM和多模态模型MiniCPM-V双旗舰,目前已经在性能上开启“端侧ChatGPT时刻”,多模态方向达到全面对标GPT-4o级水平。此外,面壁智能最新发布MiniCPM-o2.6端侧全模态模型,语音、文本、图片、视频流式全模态架构,端到端方案,背景音识别、变换音色、声音克隆、真流式视频理解等多项特性均为行业首创,综合性能达到GPT-4o水平。MiniCPM-o2.6的发布,标志着面壁智能彻底夯实了端侧模型领域世界领先的综合技术水平。
构建智能汽车“端侧大脑”
汽车是大模型重要的应用和落地场景。之前大模型“上车”,主角是云端模型,功能集中在语音助手、座舱控制和主动服务。今年以来,随着座舱和智驾算力芯片的指数级增长,全能端侧模型接管智能座舱,成为智能汽车全新的技术方向。
“今年一季度,面壁智能发布了MiniCPM-o2.6端侧全模态模型。”李大海介绍,在模型应用和产品方案上,面壁智能推出了首个纯端侧汽车助手——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运行在汽车智能座舱,具备覆盖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带来与云端全面对齐的智能座舱原生端侧体验。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提供了全场景、货架级原子化产品,响应智能座舱用户在泛化语音车控、GUIAgent、智能哨兵、舱内手势、身份识别、儿童与宠物识别以及舱外感知等场景的需求。
李大海还透露,目前cpmGO已经收获了不少车企用户。智能汽车销量TOP5榜单中,有三家已经是面壁智能的合作伙伴。同时,与上汽大众、长安、长城、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业内领先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谈到企业未来发展,李大海表示,面壁智能将会继续发展MiniCPM系列端侧模型,主打高性能低成本,以模型更高的知识密度,释放更多的智能力,从而应用到消费电子、新兴硬件、各类设备终端上。面壁智能发展的端侧模型,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的“端侧大脑”,将与海淀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协同和产品推进。
记者手记
端侧智能重新定义“设备即大脑”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AI先锋论坛上,面壁智能带来的不仅是一款汽车助手,更是对智能终端发展逻辑的重构。当行业还在云端算力竞赛中胶着时,这家成立仅三年的“清华系”企业,以“模型即Agent”的理念,将千亿级大模型能力浓缩到车端,让每辆车拥有独立“智慧大脑”。这种技术路径的转变,本质上是对“设备端价值”的重新发现——当汽车、手机、机器人等终端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端侧智能不再是云端的附庸,而是能承载全场景服务的独立单元。
面壁智能的技术底气,源自MiniCPM系列模型的“知识密度”突破。在参数规模远小于云端模型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架构设计实现性能对标GPT-4o,这种“以小博大”的能力,正是端侧智能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竞争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上汽大众、长安等头部车企的合作,预示着端侧智能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闭环,相信随着搭载该助手的车型上市,或将成为智能座舱体验的分水岭。
站在产业生态视角,面壁智能的不断探索暗合海淀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目标。当端云协同成为趋势,端侧智能作为离用户最近的“神经末梢”,有望与区域内芯片、传感器等硬件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正如面壁智能负责人所言,面壁智能发展的端侧模型,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的“端侧大脑”。这场始于车端的端侧智能革命,或许正在改写整个AI终端产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