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思岐 通讯员 贾茹)在蓟门桥地铁站D口东侧,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人注目:精心修剪的绿化带旁辟出了整齐的停车区,各色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绿植与车阵相映成趣。这个由北太平庄街道创新打造的“停车+绿化”复合空间,成功破解了困扰市民数月的停车难问题,生动展现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创新实践。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去年12月,轨道交通12号线蓟门桥站D口正式开通。作为连接三环主路与多所高校的重要站点,该站点日均进出流量迅速攀升至2.1万人次,在早晚高峰时段,催生出近千辆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由于该区域在建设阶段未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短短几周内,2米宽的人行步道就被共享单车彻底“占领”,形成长达80米的“通行盲区”。
“我上下班就走这个地铁口,那会儿早高峰的场景简直太惊险了。”白领王晶向记者描述共享单车堆放最严重时的情景,“我每天都得在共享单车的缝隙里艰难穿行,有时走到一半发现实在挤不过去,就只能掉头原路返回。”
“因为D口这边设有直梯,之前我推着婴儿车就是从这个地铁口出来的。”附近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可是出地铁后才发现,这边的人行道全被共享单车占满了,婴儿车根本无法通过,我只能绕道走。”
面对这一民生难题,北太平庄街道迅速启动“吹哨报到”机制。3月21日,北太平庄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联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区园林局,进行现场勘查并制定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优化空间布局,临时占用绿地101平方米开辟非机动车停放区的方案。”北太平庄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宁拿出设计图向记者介绍,“方案确定后,我们立刻开展施工作业,并在52小时后顺利完成升级改造。”
如今,升级后的停车区可容纳非机动车220辆,既解决了停车难题,又保留了绿化功能。街道执法队员还定期维护停放秩序,确保人行道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