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恒虎
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让实习生获得实战经验和职业发展支持;未来3年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进一步提升实习转正率;未来5年再为社会培养1000万名AI人才……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百度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培养AI人才,拓展就业空间。日前,记者走进百度,探访一系列促就业举措。
进一步提升实习转正率
正在百度移动生态用户体验部实习的李楠,是中国传媒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去年底,我和同组的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加公司内部的一项技术比赛,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第一次以全员实习生的身份获奖,也是该比赛举办29届以来的首次。”李楠说。
今年,百度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智能云事业群组“AI创之旅”夏令营、技术中台群组“文心·新星计划”、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星海计划”。这些计划开放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邀请实习生参与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研发。
百度校园招聘经理刘帅表示,3月,百度已面向在校学生开放3000多个暑期实习岗位,其中87%与AI相关,覆盖大模型、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4月19日,百度宣布,未来三年,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实习转正率。
在校园人才引进方面,百度今年将启动管理培训生计划和AIDU计划(百度顶尖技术人才招募项目),面向AI领域招募顶尖校园人才,致力于培养AI时代核心业务的未来领军者和AI技术领军人物。“我通过校招加入百度,如今已深度参与多个网络风险治理项目,推动大模型产品应用到反诈业务场景,有些创新经验还形成了专利成果。”百度集团新员工吴明宇说。
目前,已有数十名优秀管培生深度参与百度核心业务与AI创新发展,还有上百名技术博士生深度参与机器人、自动驾驶、深度学习、大模型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据介绍,百度致力于为各类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去年招聘了超过1.1万名优秀人才。
用技术拓展就业空间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百度在发展中,不断提供新的岗位,也用人工智能赋能劳动者技能提升。
百度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时,郭梅作为新职业代表之一与百度高管共同敲响了上市锣声。她曾是一名煤矿企业监控员,经过体系化的培训,掌握了自动驾驶、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等数据标注能力,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职业的转变。“作为百度较早期智能业务带来的新就业机会,百度智能云数据标注基地可提供近万个数据标注师岗位,同时带动周边生活服务业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
调查显示,中国视障群体中,IT从业者数量仅次于按摩从业者。然而,视障人士在操作电子产品时往往面临很大困难,写代码更是几乎不可能。作为国内首个支持无障碍开发的编程工具,百度的“文心快码无障碍版”可以通过指令、自然语言和快捷键等多种方式,帮助视障程序员快速定位代码行并完成开发任务,自由地搭建程序世界,打开就业的更多可能性。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等政策深入推进,大模型在各行业应用成效开始显现。百度于2020年提出5年内培养500万名AI人才的计划,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未来5年,百度将加大力度,再为社会培养1000万名AI人才。同时,百度持续开展多个AI人才培养项目,“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20年,累计30余万人参赛,成为国内编程领域的标杆赛事。
“2026届校园招聘即将启动,我们将继续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我们还将积极面向全社会吸纳人才,让更多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百度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