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洁
2025年9月19日“魏公·芳华里”正式开业
在紫竹院街道,一场由民生改善、商业焕新与科技赋能共同编织的变革正悄然发生。从昔日“三多”“三无”的魏公村棚户区,到如今回迁落成的“魏公村佳苑”宜居小区;从崭新开业的“魏公·芳华里”商业综合体,到加速建设的魏公村金融科技中心——这片土地在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企业共建的多方合力下,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紫竹院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不动产权证高效办理、养老服务综合体落地,更以“全域青年友好街区”为蓝图,打造“15分钟青年发展生态圈”,推动城市与青年“双向成就”。一场关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与人才汇聚的生动实践,正在这里扬帆起航,书写着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紫竹院答卷”。
“魏公·芳华里”的幸福生活
9月19日,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全新商业“魏公·芳华里”正式开业,单日客流量突破6万人次,单日销售额超百万元。
“魏公·芳华里”地处丽金智地中心内,紧邻地铁4号线魏公村站,交通便利,有24小时的便民通廊。设计以“原创艺术+场景创新+科技体验”为理念,打造三大原创艺术装置。品牌方面,引入多家首店及主力品牌,涵盖文化、娱乐、运动、餐饮等多重业态。其中,国图文创馆作为北京商业首店,汇集文创、自习空间、学术讲堂等,同期开设“字里人间·红楼山海”北京首展;星典影城拥有海淀首家MusiBox影厅;奥美氧舱会馆、丽金·Lounge西餐厅均是北京首店,为市民带来各种新体验。
“魏公·芳华里”的正式开业,不仅丰富了海淀·中关村区域的商业生态,更成为融合艺术、美食、生活与社交功能的城市新客厅、生活能量场、潮流发生地,从高校学子到科技精英,从白领人群到社区家庭,“魏公·芳华里”用空间魔法重构了商业与生活的边界,这或许正是新消费时代地下商业空间的破局之道。
从棚户区到新时代民生地标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魏公村小区曾经是紫竹院地区的花园式小区,共有住宅约1320户。在历经30多年时代变迁后,市政设施老化,房屋破损陈旧,脏乱差的环境让居民苦不堪言,并被列入北京市危旧房改造范围,成为了出租户多、高龄人口多、残疾大病人员多、无电梯、无停车位、无统一物业管理的“三多”“三无”小区。为全面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017年,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征收项目——魏公村小区棚改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北京中心城区第一个成套楼为主的大规模征收项目,海淀区创新工作模式,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区住建委专业优势和紫竹院街道属地管理优势,以“棚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为宗旨,共同推进项目落地。
魏公村小区旧城改建征收现场工作指挥部每日例会时常开到深夜,分析、研判、决策,第一时间解决难题,数月反复研究推敲,形成成本可控、适度合理、居民接受的《征收补偿方案》,联合入户工作人员日均步行超过10公里,创造了10天时间完成1301户入户评估的骄人成绩。紫竹院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设立一委四站,其中,法律服务站为100多户居民解决了房产继承问题。群众接待站、人民调解站,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心声,融通民心民意。一次次调查研究,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交流讨论,指挥部班子成员全程示范、全程调度,以水滴石穿的决心实现社区新生。
魏公村小区旧城改建创造了北京市大规模棚改征收的“六项纪录”:预签约首日比例超80%;预签约首周比例超85%;15天内预签比例达92%;预签约期内达到96.4%;北京首例首月内提前发布征收决定的棚改征收项目;从签约到拆除用时203天的最快纪录;并于2020年7月28日如期回迁。
“等了三年终于要回家了,如期完工,政府、施工单位、工人都是好样儿的。”
“新家还在老地方,真棒!”
“如今好了,客厅有了大飘窗,采光特别充足,窗户还是双层玻璃,屋里宽敞明亮又保暖。采暖变为了市政集中供暖,冬天屋里能有23度。明厨明卫,干湿分离,特别是新房子装了电梯,再也不担心楼层高上不去了。”
回迁居民纷纷表示。
新项目占地面积约7.05公顷,包括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南区为“魏公村佳苑”小区(原名“魏公村小区”),昔日破旧的社区环境已被景观水系、山石造景、室外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景观慢跑道等崭新的服务设施所取代。
从“住得进来”到“住得安心”
2024年7月5日,紫竹院街道魏北社区居委会三层会议室里传来欢声笑语。魏公村小区项目的居民们开始领取自己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作为首批签约的75套房屋户主的一员,张阿姨笑容满面地说:“魏公村佳苑小区的建设过程,就是政府兑现承诺的过程。”
居民入住后,“花园小区”的美景虽然再现,但问题又来了。在开发商办理后续手续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所需要件和一些政策理解存在疑问,迟迟未与居民签订购房合同,无法启动不动产登记相关手续。居民们为解决买卖、租赁、入学等各项事宜,急切盼望着能尽快拿到不动产权证。紫竹院街道开始逐项梳理办理不动产权证登记所需的要件关系,海淀区税务局、住建委、规自委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与开发商反复确认沟通,最终开发商启动购房合同签订,推动不动产权证办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151户居民不动产权证基本办理完毕。
为满足老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紫竹院街道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将“等居民来办事”转变为“引居民来活动,到居民身边去”的服务理念,积极构建“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服务方式,将魏公村北区社区新办公场所打造成有颜、有料、有趣、有温度的“居民会客厅”。同时,利用拆迁腾退空间扩大、增设公共服务场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正式亮相。作为北京首家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CCTV-1综合频道、CCTV-2财经频道、CCTV-13新闻频道等对此相继报道。
魏公村金融科技中心加速建设
以丽金智地中心为支点,根据《紫竹院街道2017—2035年区域发展提升规划》落地进度,紫竹院地区正在加快区域转型,实现高品质民生,推进高质量发展。
街道积极打造魏公村金融科技中心,吸引蚂蚁集团创新科技总部落户东塔,办公场所顺利装修改造,协调办理67套不动产权证,20家关联企业注册落地;推动丽金智地中心西塔完成注册登记,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海淀城办、邮储银行海淀支行、九识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铂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12家科技和金融企业入驻办公。
去年10月举办的“AI紫竹数智赋能”2024发展论坛上,围绕智慧养老、健康服务、智慧消防等领域发布首批3项“AI+”应用场景项目,旨在促进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落地与产业融合,加速地区的数字化赋能与创新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大集群效应。街道将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搭好平台、建好机制,推动辖区各方面各领域场景开放,助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赋能产业发展、服务城市运行、惠及人民生活。
科技创新实现金融业反哺。地区不断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AI提升贷款决策质量,增强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推进数据共享与信贷模型构建,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简化科技企业融资流程。科技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不仅赋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的发展,还能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丽金智地中心作为区域发展轴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重要轴线的节点,伴随丽金智地中心建设落地,将对承接中关村科学城服务南延形成支撑作用,同时也将为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据资料显示,丽金智地中心项目总体量19.1万平方米,总建筑高度80米。其中地上3-17层为写字楼,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以超白玻幕墙系统打造出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外观。步入28米挑高、2800平方米的沐光大堂,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倍感震撼。楼内配备了先进的智慧运营服务平台,通过集成22个子系统,实现了楼宇运营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打造全域青年友好街区
今年9月19日,在区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紫竹院街道“ZHU梦青春·共赴未来”全域青年友好街区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魏公·芳华里”燃情启幕。活动现场发布《紫竹院青年友好街区建设行动方案》,“15分钟青年发展生态圈”服务覆盖求学、就业、创业、生活、国际融入全场景。从国图书香到AI实验室,从国潮舞台到深夜书房,推出“紫竹青年成长礼包”“一碰通享”紫竹迎新礼智慧服务等创新举措,标志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从“单点服务”迈入“全域赋能”新阶段。
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红蓉表示:“这里不仅是街区,更是青年与城市的‘共生实验室’。从一条街到一个区,从单项服务到系统赋能,我们要让每个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成就’。”
紫竹院街道后续将推出国际青年文化周、科创马拉松、民族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持续升级“青春生态圈”,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在这里“ZHU”梦未来,“共赴”星辰大海!青春无界,未来可期——紫竹院,等你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