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第04版:综合

西三旗街道育新花园社区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幸福共同体』

党建引领绘就“邻里一家亲”

□本报记者 赵磊

在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社区——育新花园社区,也是全国最大的高校教师住宅区。面对1.8万余名居民的多元需求,育新花园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笔,绘就了一幅“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治理新图景。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基层各个角落高高飘扬,引领着社区治理不断创新发展,为居民们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邻里一家亲”构建社区治理“新引擎”

育新花园社区由育新花园小区和兴林嘉园组成,现有5450户居民,约18684人,是全国最大的高校教师住宅社区。

“社区是由一个个家庭组合而成,但又是‘扩大的家庭’。”育新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王东欣介绍,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提出“睦邻家家亲,和美在育新”的党建思路,打造“邻里一家亲”党建品牌,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度与温情。

为建好“邻里一家亲”品牌,社区党委筑牢组织、治理、服务“三个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让群众需求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在治理体系方面,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协同联动的治理格局,用好各类平台,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在服务体系中,聚焦居民需求,做好“六类服务”,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还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邻里一家亲”环境。如召开社会党建文化发布会,发布社区“邻里一家亲”党建品牌(LOGO)、推出“邻里一家亲,和美在育新”党建文化口号;成立“邻里一家亲”智囊团,并颁发聘书等。“邻里一家亲”智囊团成员、育新北航退休党支部书记马岐老师表示:“能为社区出谋划策,我感到很荣幸,希望社区越来越好。”此外,建立完善的社区公约,开展“家规家训家风”晾晒活动,设置“红色”微景观,让“邻里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

党建引领统战聚力让“不可能车位”变为现实

育新花园社区建于1993年,随着小区私家车数量的攀升,“车多位少”矛盾突出,46号楼及周边区域停车难题亟待解决。

面对“停车难”问题,社区党委激活统战力量,育新统战联谊会、“侨之家”成员深入调研,发现46号楼北侧一段路面具备改造潜力。王东欣邀请专业施工队和统战人士实地走访、测量,提出“道路拓宽+车位增设”设想。

“侨之家”负责人张正中在主动征询园林部门意见后,进行了政策法规评估,明确改造边界,优化形成“微调式”改造方案,在不移除绿植的前提下拓宽道路、施划停车标线。为消除周边居民对消防通道、噪声、采光等方面的担忧,统战人士牵头组建入户小组,运用专业知识和可视化手段,多次上门沟通,最终赢得居民支持。

随后,社区党委组织多方主体召开议事协商会,采用“问题清单制”,明确各方责任,形成《46号楼北侧改造实施方案》。施工期间,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每周例会+线上进度公示”机制,每日巡查解决问题。最终,道路成功扩宽,新增12个路侧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居民吕秀芝高兴地说:“以前停车太难了,现在有了这些新车位,方便多了,真得感谢社区党委和大家的努力。”

“大家商量着办”破解新能源充电难题

“王书记,小区里电动车充电桩什么时候能解决?大伙儿都盼着呢……”居民们的期盼深深印在了王东欣的心里。她深知,解决充电难题绝非社区党委一己之力能完成,必须依靠“大家商量着办”。

她迅速启动议题,将“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正式列为社区“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平台的核心议题,通过“红色民意网”等各种渠道,广泛号召关心此事的居民、车主、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并根据物业车辆登记,联系电车车主,广泛收集居民关于充电需求、潜在痛点以及解决建议的“金点子”。

有居民反映在其他城市有看见可以移动的充电设备,这一关键性的信息收集成为整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而后由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商议平台,组织了一场专题议事协商会。参会者阵容多元:有新能源车主代表,居民、物业公司、物管会成员、网格员、志愿者骨干,还特别邀请了华北电力大学退休党员宁老师以及移动充电厂商代表。

会上,围绕“在哪里充”“怎么充”“怎么管”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方代表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讨论,最终达成初步共识:优先试点引入智能移动充电桩,试运营三个月,由联合小组考察评估。

如今,移动充电桩成功落地,成为居民眼中的“睦邻连心桩”。居民王先生笑着说:“这个移动充电桩太方便了,解决了我的大难题,社区党委真的是为我们办实事。”  

商居一家亲服务社区困难群体

“育新花园社区是商居共处的特色社区,商业服务资源丰富,但社区内老年人居多。”王东欣介绍,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2199人,有120名失能、独居、空巢老人需要重点照顾,助老服务需求迫切。随着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助老服务成为社区老人的迫切需求和期望。

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群共商、商居共建、难题共解、家园共享”为宗旨,成立“商居一家亲·志愿服务联盟”。社区唐老师是位独居老人,母亲去世后他陷入绝望。社区党委了解到唐老师的情况后成立了困难帮扶小组,帮助唐老师对接社区资源。“商居一家亲志愿服务联盟”的养老公寓为其提供精神陪伴和助餐服务;社区中医院安排医生定期上门为其检查身体;新发地菜车的胡店长四年来每周二、周四坚持为唐老师及社区其他3户困难群体免费送菜。在社区党委的关爱下,在社区志愿者、志愿商户的帮助下,唐老师恢复了正常生活。他感动地说:“谢谢社区,谢谢大家,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如今,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育新花园社区通过“邻里一家亲”的党建品牌建设,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开了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构建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基层组织发挥力量,让居民自治闪耀光芒,不断迸发社区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

2025-07-02 西三旗街道育新花园社区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幸福共同体』 6 6 海淀报 c56388.html 1 党建引领绘就“邻里一家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