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关镓萍
“不用掏手机,说话就能搞定拍照、翻译、查信息,这副眼镜简直是我的‘随身智能助手’!”在海淀中关村软件园工作的陈先生,最近总戴着小米AI眼镜穿梭于会议室与项目现场。这副看似普通的眼镜,正悄然改变着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成为AI技术走向生活场景的鲜活缩影。
2025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勾勒出“AI+”的宏大未来。政策指引之下,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率先探路,一批以小米集团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企业,正将政策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智能生活。记者近日走进小米科技园,探寻其创新发展的AI引擎。
从“随身助手”到“智能家园”
“AI已经深度嵌入我们生活生态的每一个环节。”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串联海量智能设备的“毛细血管”,让“人车家全生态”从概念走向现实。小米正通过“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的科技战略,构建起覆盖个人生活、家庭场景、出行需求的全方位智能生态体系。
“以今年发布的小米AI眼镜为例,内置的‘超级小爱’能听懂语音指令,商务人士开会时说句‘记录重点’,就能自动整理会议纪要;出国旅游时,说句‘翻译英文’,就能实时转成中文,很多用户说‘终于不用总掏手机了’。”小米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动口不动手”的体验,正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缩影。
在智能家居领域,基于澎湃OS的AI协同能力,智能门锁识别主人回家,空调提前调至舒适温度,灯光自动亮起——曾经需要多个APP操控的场景,如今无缝串联。“就像给所有设备装上统一的‘大脑’,它们能互相‘沟通’,预判主人需求。”小米工程师在采访中比喻。这种无缝体验的背后,是小米AI对生活场景的深度渗透。“我们收集到的用户反馈里,‘省了不少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小米相关负责人说。
出行场景中,AI更带来双重赋能。“工业硬科技,智能软科技,AI全面赋能,小米汽车几乎全身都是先进AI科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最新的小米YU7汽车不仅搭载1000万Clips版本辅助驾驶系统,其车身采用的2200MPa超强钢,更是AI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而来的成果。“既让驾驶更安全,也让车身更坚固,这是AI赋能产品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小米汽车研发负责人说。
每6.5秒诞生一台高端空调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应用落地的重要领域。10月28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正式竣工投产,标志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在智能制造领域再下一城。走进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机械臂精准组装零件,AI视觉系统像“火眼金睛”般检测瑕疵,空中物流机器人无声穿梭——这座工厂本身,就是一款巨大的“AI产品”。
“传统制造依赖老师傅的经验,而现在AI是永不疲倦的‘超级工匠’。”工厂负责人指着数字化大屏介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生产线在虚拟世界中先完成模拟调试;AI质检系统能识别人眼难以发现的微小划痕。效率提升直接惠及消费者:一台高端空调仅6.5秒下线,让用户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产品。
“AI让制造从‘标准化’走向‘智能化’。”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自研的‘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不仅能实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还能提前预测故障。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可自主决策、智能生产。”作为海淀智能制造的代表,小米已建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三座大型智能工厂,都采用了AI+制造模式,以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技术背后的温度
当辅助驾驶成为热点话题,不少用户担心“AI开车安全吗?”对此,小米以AI技术为核心,构建起“安全为先”的赋能体系。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雷军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辅助驾驶安全建议已推动行业规范完善,而小米自身更建立起全链条安全机制:所有辅助驾驶相关功能均按照L2(辅助驾驶)级,官网、发布会、APP等端口反复提醒用户“注意观察路况,随时准备接管”。
“我们一直跟用户强调,不能完全依靠辅助驾驶,必须手扶方向盘、盯着路况。”小米汽车安全负责人说,“我们还在车端及手机APP上开设了‘辅助驾驶学堂’来提供教学,一共8门课,其中5门必修,总时长达30分钟,通过考试才能开启辅助驾驶功能。”
在AI大模型领域,小米陆续发布Mi-Mo系列大模型。其中MiMo-VL在2025年数学高考中取得139分的优异成绩,MiMo-Audio则在语音对话的自然度、情感表达及交互适配性方面,呈现出极高的拟人化水准。“今年,我们的AI相关研发投入将占全年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我们计划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再投入2000亿。”小米AI研发负责人说,“小米将持续强化AI与消费电子的融合基因,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体验的闭环升级。同时,不断探索云边端结合的大模型解决方案,结合‘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大模型带来的美好生活。”
从个人设备到产业制造,从安全规范到技术探索,小米的AI赋能之路,正是海淀科技企业发展的缩影。依托“政策支持+技术积累+场景落地”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多像小米这样的企业正让AI走出实验室,成为提质消费、赋能产业的核心力量。在海淀这片创新沃土上,技术与生活的融合,正书写着“人工智能+”的美好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