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第02版:综合

“花园美了,居民心更近了”

前屯社区斑秃地块变身“共享花园”

刘季辰/摄

□本报记者 阚丽丽

近日,记者来到东升镇前屯社区莱圳家园的一方小花圃前,虽然已入初冬,但曾经金灿灿的荷兰菊、紫盈盈的鼠尾草与淡粉色的绣线菊交织成的绚烂“花毯”,仍在居民们的笑谈中被频频忆起。居民宫女士蹲在20号花圃前,细心清理着干枯的枝叶,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花期虽过了,可我每天遛弯儿还是特意绕到这儿来看看,打理打理,盼着它们明年春天再发芽。看着这片地从无到有,心里头特别舒坦。”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因光照不足、土壤板结而草木稀疏的“斑秃”地块。如今,近3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被划分为30块小花圃,由社区居民自愿认领、共同养护,成为社区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斑秃”地块迎新机

“以前这几块地光秃秃的,大家路过都叹气。”居民李阿姨回忆道。不少热心居民曾自发买花籽、搬花盆尝试补绿,可花苗刚冒头就蔫了,始终不成气候。居民的“愁”被前屯社区工作人员记在了心里。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思扬说:“我们调研后发现,这块地耐阴、土壤条件差,必须选对植物才能成活。”

于是,一场以“党建领航、共建共享”为理念的“共享花园”计划悄然启动。社区利用社工日专项经费,引进绣线菊、鼠尾草、蜀葵等耐阴宿根植物,并划分出30块花圃,通过公众号接龙报名、现场抽签的方式邀请居民认领。

消息一出,居民热情高涨。抽签当天一大早,不少居民就聚集在南区4号楼旁的空地上,期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小花田”。

“我抽到11号!”“我家孩子特别想种花!”现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社区还专门请来园艺师为大家讲解种植技巧。

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改造日当天更是热闹非凡。居民们带上小铲子、水桶、手套,全家老小齐上阵。有人奋力松土,有人小心移植花苗,孩子们也兴奋地帮忙浇水、递工具。一片原本冷清的土地,在居民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不只是一次园艺活动,更是一次社区共建的实践。”刘思扬表示,前屯社区始终注重引导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共享花园这类小微更新项目,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现如今,通过精准配置植物品种,共享花园实现了三季有花的持续景观:春季的鼠尾草、夏季的蜀葵与秋季的绣线菊次第盛开,让这片曾经的斑秃地带景致常新,从此生机不绝。宫女士指着自己养护的花圃说:“现在小区居民经常交流种花经验,社区氛围更融洽了。”李阿姨也感慨:“花园美了,居民心更近了。”

2025-11-10 前屯社区斑秃地块变身“共享花园” 6 6 海淀报 c58773.html 1 “花园美了,居民心更近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