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玉超)近日,由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承办的“提升思政引领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研讨会圆满落幕。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践的深度研讨活动,此次盛会吸引了100余位教育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家长及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学校在协同育人领域的创新成果,探索新时代协同育人新路径。
“智乐”教育理念在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在新时代教育浪潮中,学校党总支书记祝莉娟带领教师团队深挖历史底蕴,系统梳理办学理念,最终确立以“智慧工作,快乐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智乐”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了智慧与情感,揭示出教育中理性与感性的辩证关系,旨在为师生和家长打造一个能够收获智慧与快乐的成长平台。
在课程创新领域,学校积极探索,精心打造出一系列特色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智乐”家本课程紧密贴合学生成长需求。其中,“健康启航”“科学好书伴我成长”等家本课程,增进亲子互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祝莉娟还以“智慧工作,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出发点,带领团队精心开发出《智慧学习》和《快乐成长》两本家本课程。这两本课程采用“一主题多项目”的形式,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打通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平台,助力学生智慧快乐成长。
此外,学校联合北京教科院开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暨家长导师制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资源整合是学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学校成立“家长科艺讲师团”,邀请专家型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开设多元主题课程;联动社区、博物馆等社会资源,打造“非遗工坊”“博物馆研学”等实践平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习体验,真正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
学校在空间拓展上也成果显著。与今日家园社区共建北京市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引入智能跳绳系统、朗读亭、创新智能空间AI口语教练等科技设备,推动教育场景数字化升级,实现精准化、个性化育人。在特色课程成果展示中,花样跳绳与AI技术碰撞出运动新体验,亲子互动家庭课程成为温情的纽带,社区课程则围绕非遗文化传承展开,让学生在探索科技、体验亲情、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育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构建起充满科技感、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立体化育人空间。
“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在家校社共育实践中有坚实的政策依据,其‘智乐教育’理念贯穿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符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吴安春表示。众多专家如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中国德育》杂志编委会秘书长金东贤等,均对学校的协同育人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全国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教育发展新征程,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将锚定“教联体”建设持续深耕。“学校将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长效协同机制,让校家社各方在协同育人中形成稳定且强大的合力,持续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祝莉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