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6日
第03版:综合

第七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在京举办

50余个非遗项目齐聚海淀校园

本报讯(记者 吴艳瑛)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精彩上演。北京花丝镶嵌、河北秸秆扎刻、天津杨柳青年画等三地50余个非遗项目汇聚于此,第七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举办。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委员会、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与该校共同承办,通过课程融合、技艺展演、创意实践等多元形式,生动呈现非遗在当代校园的传承与创新,吸引2500余名师生参与。

活动在沙画表演《非遗正青春》中拉开帷幕,海淀进修附小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剪窗花》,灵动的舞姿仿佛让剪纸艺术“活”了起来,尽显传统民俗魅力。随后,非遗传承人与师生轮番登台,舞龙舞狮、川剧变脸等节目接连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以“非遗,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创新采用“展、学、研、创”融合模式。在非遗公开课环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木版烙画等五个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解析非遗技艺精髓与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苗家板凳舞起来》《非遗竹编》等跨学科非遗主题课程,巧妙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感悟传统技艺,展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5所学校获授“非遗传承项目基地”牌匾,全区非遗基地校增至105个。会旗交接仪式上,本届承办校海淀进修附小与海淀区文旅局共同将旗帜传递给下一届承办校——海淀区石油实验小学,标志着非遗传承事业再启新篇。

活动当天,展示区亮点纷呈。教学楼内,非遗传承人带来的花丝镶嵌、景泰蓝等精品佳作,与学生创作的扎染、木版烙画等创意作品相映成趣,传统与创新碰撞出别样风采;操场上,非遗市集热闹开场,紫砂陶、葫芦雕刻等40余项技艺吸引孩子们争相体验,中幡、空竹、舞龙舞狮、翰林院五虎棍等非遗表演引来阵阵喝彩。投壶、滚铁环等传统游艺项目让师生重拾童年乐趣。文化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非遗长卷等形式,系统介绍海淀区179项非遗瑰宝,《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普法宣传有效提升师生非遗保护意识。动静结合的展示互动,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传承理念。

在成果展示中,海淀进修附小师生原创非遗大剧《烙画里的三山五园》惊艳登场,将传统技艺与历史文化巧妙融合,展现新时代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京津冀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经过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盛事。此次活动不仅构建起非遗传承生态系统,推动非遗走向大众视野,更为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创新范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校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5-06-16 第七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在京举办 6 6 海淀报 c56105.html 1 50余个非遗项目齐聚海淀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