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第02版:综合

高校学子天安门前唱响青春风采

记者探访阅兵广场合唱团成员,聆听荣光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平

9月3日清晨,天安门城楼正对面,3000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大学生肃立,静候庄严时刻。在试音环节,随着《在太行山上》的前奏响起,全体成员整齐划一地将目光投向右前方,坚定凝望——这一精心设计的动作正呼应着那句激荡人心的歌词:“红日照遍了东方”。

就在这一刻,晨曦浸染云层,一轮旭日正喷薄而出,迸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歌词描绘的景象瞬间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二学生甘梓莹说,“当时的感觉就是‘红日照遍东方’,随后,在阅兵仪式中目睹了祖国发展的成就,更觉这自然的景象与国运的昌盛融为一体。”

星空下的集结

对于甘梓莹来说,这次合唱圆了她的梦。“刚进入大学时,总能听到学长学姐讲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和建党百年广场合唱献词团的难忘经历,一直向往能参与这类大型活动,这次终于圆梦了。”她说,作为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马兰花开党支部的一员,她将这视为“党员挺膺担当的光荣与责任”。

在长长的队列中,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研二学生李坤泰显得格外沉稳。他是队伍里的“老兵”——四年前建党百年庆典时,他曾是合唱团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再次入选的消息传来,正在图书馆自习的李坤泰难抑激动。“从当年的‘最小队员’到明年即将毕业的学长,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历史赋予的一份责任。”他说。

而最动人的初心,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王汝灏。因2019-2021年入伍服役,他错过了国庆盛典和建党百年的活动。当得知了本次合唱团选拔成员的消息,这位曾在军营挥洒青春的陆军退役兵没有丝毫犹豫。“明知整个暑假要投入训练,我还是第一时间,无比坚定地报了名。”他说。

汗水浇筑的荣光时刻

舞台的光芒令人向往,通往它的道路却铺满汗水。自6月初起,高校的排练厅便常常灯火通明直至深夜。

“期末时间最为紧张,有队员刚结束一个科目的考试,就马上奔赴训练场,进行长达十小时的高强度合练。”李坤泰说。

而在清华大学,许多非专业的同学们要攻克多首曲目中的高音难关。甘梓莹告诉记者,校内合唱队辅导员发挥专业特长,为大家逐句打磨,“3个月里,同学们的音准肉眼可见地提升。”

“最初,找准音调对于非专业的我们来说真是道坎儿。”王汝灏告诉记者。于是,他常常拉上声乐专业的师弟师妹“补课”,“我们学校80人的合唱团里,六七个专业生成了‘救火队员’。”作为退役军人的王汝灏,成了队友们的“形体教官”,“我教他们挺拔如松,他们教我唱准节拍,整个团队互帮互助、一起成长。”

真正的考验在8月底的第三次演练。暴雨如注,雨衣挡不住雨水的倒灌。“领口全湿透了,但没人低头。”李坤泰和队友们一起笔直挺立,歌声穿透雨幕。凌晨归校时,人大后勤人员已备好姜汤和夜宵等候。“一口姜汤滑进胃里,瞬间就明白了‘集体’的温度。学校的守护,细致入微。”李坤泰说。

血脉深处的精神共振

当天安门广场上空战鹰呼啸而过,地面钢铁洪流的轰鸣震颤着大地,三千名合唱学子站如松。

“在现场见到这些抗战老兵们,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甘梓莹说,“这些经历过烽火岁月的老兵,当年面对的是怎样艰苦的条件啊!如今目睹国之重器,他们内心的震撼与触动可想而知。仅仅是这份想象,就让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动……”

当《请你检阅》的雄浑歌声响起,王汝灏的脊背瞬间挺得笔直。他说:“现场看到首次亮相的大国重器,感受到我们的人民军队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建军百年,以昂扬斗志迈向世界一流。”

置身于磅礴的钢铁洪流面前,李坤泰真切感到了个体的渺小。“战斗机群轰鸣着掠过头顶,重型装备裹挟着气浪从面前驶过,那一刻,我感觉生在华夏,何其有幸。”

最深沉的情感共振,在终章爆发。随着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王莘谱写的《歌唱祖国》响彻云霄。

“唱响‘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那一刻,”王汝灏说,“我们仿佛站在1950年的前辈身旁,替他将这份穿越时空的祝福,唱给光辉的未来!”

海淀沃土育长歌

李坤泰说:“在海淀,丰富的文化场馆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演出交流平台,而像‘歌声中的党史’这类特色美育课程,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已然凝结成无形的精神基石。

对于甘梓莹而言,海淀是每次寒暑假归来的心灵锚点。“地铁驶入海淀区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该为理想全速前进了。”刚刚结束的合唱,对她来说如一次“信念的淬炼”。“这次活动让我最直观、最有冲击力地感受到了民族复兴的势不可挡与世界和平的共同期盼。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可以走上国际舞台,投身外交前线,参与全球治理。”国际政治专业的她告诉记者。

“若有机会参与如此盛事,定当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甘梓莹寄语海淀的学弟学妹,“那是个体价值与集体荣光交织共振的独特时刻,蕴藏着难以言喻的奇妙体验。”

王汝灏则立志在毕业后奔赴基层:“阅兵场让我看清心之所向,以后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余音犹在。三千学子散作满天星火,而那个被朝阳与和声共同淬炼的清晨,已然凝固为生命中最坚实的印记。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再度响起,他们定会相视而笑,听见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和声。

2025-09-05 记者探访阅兵广场合唱团成员,聆听荣光背后的故事 6 6 海淀报 c57724.html 1 高校学子天安门前唱响青春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