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恒虎
“传承‘老西藏精神’,扎根边疆,履职尽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奋斗到底!”在博士毕业之际,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毕业生邓成主动选择赴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工作。北京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就业引导,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中彰显担当。
前往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工作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北京大学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前往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工作,帮助同学们树立将个人理想根植于时代沃土的就业观。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学校积极配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推动政策优化,挖掘更多优质岗位。每年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在北大举办超过60场招聘宣讲活动,今年春季学期以来,重点邀请西部和东北地区组团入校招聘。学校还设立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奖励金,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专项奖励,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就业。
另一方面,注重引导毕业生前往新兴产业集聚区域,促进人才流向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配。通过区域组团招聘会、行业组团招聘会、“职行中国”北大学子就业行等活动,拓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就业资源。春季学期以来,就业中心主动对接了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的300余家用人单位,实地走访20余家,其中不少单位在联系后带岗入校招聘。
实施“红绿蓝”三色就业战略
毕业后,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汤诗奕将前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专业硕士毕业生王楚凡放弃企业高薪,赴信息支援部队工作;理论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刘珍岑赴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参与国际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事业。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持续深入实施“红绿蓝”三色就业战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前往基层、国防军工、国际组织等领域干事创业,学子们自觉将青春奋斗融入时代主题。
在基层“红”方面,学校将培养输送选调生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薪火班”、“知行计划”党政机关见习实践、出版专题书籍、拍摄专题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服务基层的使命感,为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输送新生力量。在国防“绿”方面,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要点,积极联络邀请重点单位入校招聘。在国际组织“蓝”方面,通过证书项目、专家交流、实践参访等,引导在校生探讨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有温度、有韧性的 服务支持体系
“学校的就业服务,努力追求对每一位同学的托底和托举,通过精准的就业指导、丰富的生涯教育、细致的暖心服务,构建有温度、有韧性的服务支持体系。”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就业指导,在传统一对一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借助科技力量,用AI工具为同学们提供智能优化简历、精准匹配职位、模拟面试、实时更新行业动态等服务。为了实现更加全面的覆盖,注重协同多方力量共同育人,投入专项经费推进院系生涯发展校友导师聘任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建设院系职业生涯咨询室。
通过系列举措,北京大学就业育人成效显著。就业质量持续领跑,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稳定,全面实现“量质双优”的高质量就业目标;基层就业彰显家国担当,2024年前往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超10%,较2020年人数显著增长;在芯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毕业生就业比例从2020年的2.1%攀升至2024年的6.8%;关键人才支撑战略领域,毕业生在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就业比例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