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磊
2025大学生AI艺术季,字节跳动旗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平台——即梦AI携全新技术成果与教育合作计划亮相展区,通过优秀作品展映、图片4.0模型演示及“创作者成长计划”招募,让师生直观感受AI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全新上线图片4.0模型沉浸式体验AI创作魅力
在本次大学生AI艺术展现场,即梦AI展区屏幕循环播放着往届“AI艺术季”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从充满叙事感的动画短片到风格多元的视觉设计,AI技术在故事构建、影像风格创新、角色形象塑造等维度的能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优秀作品展映,即梦AI在现场同步推出全新上线的图片4.0模型,其在多图融合、组图生成及指令编辑上的突破,让师生看到AI在校园场景中的实用价值。即梦AI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时,不少学生拿出手机记录操作步骤,跃跃欲试。
针对有故事创作与想象表达能力的学生,展区同步开启“创作者成长计划”报名通道。学生创作者可现场扫描即梦AI公众号二维码申请加入成长计划,获得积分激励、会员权益及创作资源,让参展体验不仅是视觉观赏,更形成“参与—创作—成长”的闭环。
从课程融合到实战实训打通创作能力提升链路
自2025年年初,即梦AI开始陆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试点,相关课程覆盖导演、摄影、动画、美术、戏剧、新媒体等多个专业。
即梦AI工作人员介绍,合作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短片观影、经验分享、实战训练等四个方向,比如结合高校已有的AI相关课程,免费提供即梦会员,降低学生使用门槛,同时为优秀学生额外发放即梦积分,激励大家主动探索AI创作的边界;落地多场“即梦放映厅”活动,邀请即梦超级创作者走进校园,现场拆解优质内容的制作流程,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AI创作技巧与心得,让前沿经验触手可及;携手高校举办AI创作训练营、AI艺术季比赛等活动,带领同学们沉浸式参与AIGC内容创作,在实践中掌握AI工具的运用逻辑,提升创作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米海鹏说,“信息艺术设计系的老师同学们经常作为乙方身份承接设计需求,提案环节一直是难题——创意准备不充分,难以说服甲方。即梦AI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困境,能帮助同学们直观呈现创意,大幅提升与甲方的沟通效率。”
让AI成为创作伙伴构建可持续教育生态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即梦AI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互动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团队逐渐摸索出与大学生群体沟通与协作的独特经验。
场景化体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课堂,教师将AI优化后的实拍素材与原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识别拍摄不足并调整方案。多层次交流机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模式。系统课程提供基础技能,训练营和放映厅活动提供即时互动,邀请超级创作者面对面分享实践经验,形成“多渠道、低门槛”的沟通网络。持续性陪伴则增强了师生对即梦AI的信任。从学期课程到阶段性赛事,再到课外放映与展览,学生逐渐形成“AI创作就在身边”的认知,将即梦AI视为日常创作的常态工具,而非外来的辅助技术。这种长期陪伴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使用黏性,也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AI提供了信心。
“与学生共创而非单向赋能。”即梦AI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仅提供会员和积分激励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创作需求,更有效的方法是在真实项目和比赛中与学生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创造作品。